【信託】甚麼是信託?未成年子女如何繼承遺產?

人到中年,難免擔心摯愛和家人在自己去世後未能繼承自己的財產。許多人會用遺囑來分配自己過身後的資產。但萬一有意外發生,有誰來照顧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子女又能如何繼承、運用自己的遺產呢?
甚麼是信託?
信託是一種契約式文件。委託人能讓受託人管理他的資產,受託人再以受益人的利益為目的,根據信託內容分配或管理資產。
委託人
委託人通常是有意建立信託的人,他們可以在信託契約上例明如何分配自己的資產。
受託人
委託人會將自己的財產變成信託財產,給一位或多位受託人管理。受託人會根據委托人的意願管理、分配財產,例如為資產交稅、買賣、投資等。
如果你未預備好將自己的財產交出,你(委託人)也可以先成為自己的受託人,然後再選擇一個繼任受託人,處理自己未來或身故後的財產。
只要存在最少一位受託人,即使受託人的身份有變更,信託仍然生效。
受益人
信託中可有一位或多於一位受益人,例如某一位子女或整個家族。受益人有不同受益方式,例如:
- 只能從資產的收益中獲益,例如將房產租出後的租金,而非整個房產。
- 只能獲得資產,例如子女到特定年紀後,可獲得公司股份。
- 從收益和資產中同時獲益。
為何要建立信託?
如果你有未成年子女,或是患有精神疾病、學習障礙的子女,信託便尤其重要。
受託人可以代替子女先管理資產,收入或資產可以用來供養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需要,直到他們有能力自行運用這筆錢為止。例如每月向妻兒提供生活費或列明兒女繼承遺產的年齡及遺產的用途,亦可分段發放遺產,以確保遺產不會在短時間內被用完。
同時,如果委託人擔心子女年幼,會「敗家」或被人騙財,亦可透過信托保障家產安全。只需委托值得信賴的受託人為子女管理資產,子女只可獲得資產收益(如收租),而無權處置資產(如出售、送贈)。
如何建立信託?
建立信託可分為數個步驟,謹供參考:
- 釐清自己的目的:想清楚信託的目的、誰是受益人、要信託的資產等。
- 選擇信託類型:慈善信託、遺囑信託、保險信託等。
- 選擇受託人:受託人會負責管理或分配你的財產,你可以委托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律師)作為信托人。
- 草擬信託文件:你可與律師一起在信託文件上列明各項條款、你的意願、受託人的權力和責任等。
- 移交你的資產:將你的資產變成信託財產,例如樓契、定期存款等。可諮詢律師、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的意見。
- 簽署及公證:草擬好信託文件後,仔細地檢查並在公證人面前簽署,以確保其法律效力。
- 通知各持分者:向銀行、保險公司、產權持有人等持分者告知建立信託、產權變更等相關事宜。
常見問題
1. 信託有甚麼類型?
- 被動信託:受益人一旦年滿18歲,就可以擁有信託中的資產。通常父母會建立此類信託,在適當的時候把資產傳給子女。
- 遺囑信託:根據合法草擬的遺囑而建立,僅在委托人去世後生效。遺囑中指定的任何資產,均由選定的受益人繼承。
- 自由裁量信託:受託人能全權決定何時將資產轉移給受益人及轉移的財產比例,令決策更有彈性,確保將資產轉交給合適的候選人。
2. 信託可以處理甚麼資產?
信託能為你處理大部分資產,例如:
- 房地產,如房屋、土地、商業用途樓宇等
- 金融資產,如銀行戶口、股票、債券、基金等
- 個人財產,如車輛、珠寶、收藏品等
- 知識產權,如專利、商標、版權等
3. 我應該在何處建立信託?
外國信託法律通常比香港的法律更具彈性。在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如英國、美國和瑞士等地,信託法律更注重保護和滿足委托人的需求和目標。這些法律允許委托人更靈活地安排信託內容,例如信託資產的種類、受益人的身份和權利等。
相比之下,香港的信託法律相對較為模糊,對於信託設立和管理的自由度較低。例如以往建立信託只能作慈善用途。因此,市民往往傾向在外國建立信託。
隨著香港信托法的改革,香港的信託法律會變得更嚴謹、自由度更高,信託在香港財務管理行業中仍有一定發展潛力。
4. 建立信託時需留意甚麼?
雖然法律上信託無需由專業人士起草,但由於信託內容牽涉複雜稅務及法律內容,我們強烈建議你在建立信託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而且,由於受托人需負責處理資產,他須清楚明白自己的法律責任。
請注意,這是對普通法的立場的一般摘要,並不構成法律建議。由於每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可能不同,您或希望與您的律師作進一步的討論。
發表迴響